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查看: 190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烟台城事] 又是一年清明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1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又是一年清明到
     ------一篇迟来的纪念母亲文
又是一年清明到,早就想写一篇纪念母亲的文章,可是总在各种原因下没有写成。要写母亲的生平,篇幅太大,只是选我记忆深刻的说起吧。
首先是母亲的善良。
母亲的善良应该是继承姥姥的美德吧,姥姥去世的早,但是在我记忆里还是留存着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的,母亲总是对我们弟兄们说,你姥姥是个特别善良的人,潜移默化中母亲也成了那样,但是母亲的善良何尝不是影响了我们这一辈呢?感谢母亲,为我们也留下了这个美德,让我们弟兄们受用一辈子。
母亲的善良,我记得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件事。我小的时候生活还是比较困难的,那时候街上来要饭的特别多,最多的是来自现在东营地区广饶的要饭人,其他的都是零零散散的。那时候要饭的可真是没饭吃,来的人一般都是每家敲门要,我记得一般人进门都是说家里遭灾,粮食绝收一类的话,可能那时黄河泛滥还经常发生,因为东营是黄河入海口吧,这只是我的猜测。来了要饭的人母亲总是热情有加,其时那时候我心里是讨厌要饭人的,总觉得脏兮兮的,而且经常一天来好几个,像是被侵犯了一样的感觉,总之是别扭的。可是我总是不明白,每个来的要饭人母亲为什么要那么热情,不但是给吃的,还要拉着人家给碗家里的热汤热菜,至少也要人家喝一口热水。我也问过和埋怨过母亲,母亲总是说,人人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我们给了人家吃的,可是又干又冷的,吃了会不舒服,给人家喝点热水热汤的会好点,帮助了人,人家会记着你的好处的。虽然我对母亲的话并不置可否,心里也解不开这个疙瘩,可是还是相信母亲的善举的。以后每次来了要饭的人,我是照样讨厌,母亲还是照样拉人家送热汤送热饭。后期,渐渐的来要饭的也不是那种纯粹要饭吃的,进门要钱的多了,而且忘了从哪一年开始,真的就再也没有来要饭吃的人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真的好起来了。
还有一件事情我也记忆很深。八十年代每逢麦收季节,山东章丘的打铁人就要走街串户的去打制铁器(现在流行的章丘铁锅也是他们的杰作),镰刀是必须要打的,因为正好是麦收季节正好要用的,连带着也打一些锄头,䦆头,铁锨,菜刀一类的家用铁器,那时候街上难得来个陌生人,我们这些孩子都跑到大街上蹲在地上看这些铁匠忙活,他们从村里的人家讨一些红砖,砌起炉灶,架起耐火砖,拿出自带的开铁煤,我们那时候都没见过这些东西,特别好奇,耐火砖和开铁煤就是我们缠着打铁师傅问出来的,小伙伴们都啧啧称奇,什么耐火砖特别耐火啦,人家的开铁煤火力怎么怎么厉害啦,足够我们拿这个话题讨论好几天的。打铁是个累活,到了中午收工后,他们就架上自带的铁锅烧开一锅水,然后玉米面和好,一片片的下到锅里,我们那时都好奇为什么这么吃,就问打铁的师傅,师傅说这样吃有力气,我们就觉得很神奇,其实我现在想想,这也只是铁匠们不舍得吃,省钱的一种方式吧,背井离乡讨生活的人大概都深有体会。打铁的炉子一般都在我老家的西边胡同口,离家也就十几米远,在我们蹲着看铁匠师傅们抡锤打的火花四溅,惊叫连连的时候,母亲就已经把热水给师傅们送去了,还没到中午收工时,母亲已经从菜园里拔一把葱,或者一点青菜,打发我给铁匠们送去,母亲说在外干活赚点钱不容易,走到我们家门口就是有缘,我们能帮一点就帮一点。这个活通常我是愿意的,因为送去东西时铁匠们感激的话语确实让我很高兴,而且人家是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还能带给我许多见识,我也不讨厌他们。中午他们做好玉米片汤后,就连汤带玉米片一起喝,也没有别的吃的,因为他们都是带着行李一出来就好几个月的,带什么也不可能带那么多,这时候,母亲又让我给他们送去家里自己腌制的咸菜,无非就是咸盐淹的萝卜白菜和萝卜缨子而已,可是就着玉米片吃也是不错的美味。照例,铁匠们也是千恩万谢的,我也在这种美好的感觉中回家吃午饭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现在看来,善良和无私也并不是无所得,至少收获了心灵的美好。谢谢母亲,让我也能耳濡目染跟随您学到了善良。
母亲的勤劳。
爸爸年轻时就一直在外教学,家里的事情都落在母亲的身上,从地里的农活到家里的一切操持,都是她老人家扛着。我们弟兄三个从上学到一切费用都花费比较多,当时爸爸做教师的工资非常低,根本就照顾不了整个家庭,从我记事起,就没停歇过劳动。当时真的很不情愿,现在才觉得那也是一笔财富,不是金钱上的,而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和培养,至今早起不睡懒觉,愿意劳动也是那时养成的好习惯。记得家里为了地里的农活养过马,养过牛,为了贴补家用养过羊,兔子,猪,鸡等等。我那时年纪小,也只能帮家里做点打羊草,兔子草之类的活,有时也喂喂猪,放放羊,反正一切农活都做过。N年之后看路遥写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有这么一段,原文是这样“这时候,少平和兰香进了家门。看见他两个回来,除过老祖母继续哭外,兰花母女俩都先后停止了哭声。少平掏出在城里买的几块水果糖,塞在两个外甥手里,毛蛋和狗蛋高兴地赶忙就往嘴巴里塞。少平看了看脸上糊着泪痕的母亲和姐姐,说:哭什么哩!事情出了就按出的来!兰香什么话也没说,悄悄的提了个猪食桶,出去喂猪去了。懂事的孩子都知道,家里这么大的事她帮不了什么忙,最好做点实际的事,好给烦乱的大人省些麻烦。”这一段看了深有感触,我也有过这样相同的经历。家里的大人遇到了大事烦乱,或者是吵架,这时候都懂得乖巧的去帮大人做点事情,总是能为家里省些麻烦。
  我的家里总是收拾打扫的特别干净,街坊邻居每次来我家总是夸奖母亲爱干净,现在我才想明白其实爱干净只是表象,根本还是母亲勤劳的缘故吧。当时家里比较穷,可是母亲总是把家里收拾的很干净,可以看出母亲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当时烧的都是柴火土炕,家里烟熏火燎的弄得灶台上方总是很黑,每逢过年母亲都要召集全家总动员,粉刷墙壁,打扫卫生,家里再苦再累,母亲从没有放弃生活的美好。我们的衣服鞋子也是,尽管是经过缝补的,母亲每每都是洗刷的干干净净,至今,我也喜欢收拾家里和自己,也是不管条件如何都要让家和自己过得舒服,都要时时感受生活的美好,这也是深受母亲的熏陶吧。
母亲的孝顺。
我记得家里的老人就是爷爷奶奶了,母亲对他们的照顾无可挑剔。爷爷身体高大,很强壮,脾气不是很好,稍不如意经常发火,母亲没少受他的责骂,当时的家庭都比较封建家长制一些,这也在所难免,可是母亲尽管有时在我们和父亲面前偶尔抱怨,但是一直尽着应该的孝道,爷爷92岁,奶奶94岁高寿离世,就是母亲的功劳。我们兄弟们一直很敬佩她能做到这些,也在以她为榜样默默学习着她老人家。
母亲的人缘与处世。
说起母亲的人缘来,那可是要说的太多。我们村子不大,一两百户,全村的人无不交口称赞母亲的为人处世。村里不管是谁家有事,母亲总是要提早送去礼品,我那时还小,还要安排两个哥哥前去帮忙,主要是大哥,他那时年轻力壮出力最多。还有谁家有了什么困难时,尽管家里条件不好,可母亲总是要送去物品或者言语的问候。母亲还乐于调解街坊邻居家的各种矛盾,谁家孩子不孝顺啦,谁家夫妻不和睦啦,总是把当事人叫到我们家里,苦口婆心的说服,直到矛盾解除,一家人和和睦睦才罢休。所以母亲在村里的威望很高,大家有事情也愿意来找母亲说说聊聊,俨然是村里的调解员了。不只是村里的人,我们家的亲戚也不例外,谁家的都不偏不向,有错了母亲都要当面教诲,尽管是做错了不留情面,可是母亲却又特别亲热这些亲戚,有什么好事都要想着,有什么好东西都要跟亲朋好友分享,这样家里的亲戚也都愿意来走动。每逢过节,家里都是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看望的络绎不绝,母亲的为人可见一斑。母亲一生做的好事,结交的好人缘,都为我们后辈留下了太多的潜在资产,让我们受用至今,母亲的做人就是我的楷模,我学习一生也未学全。母亲也是一个非常重视礼节礼貌的人,自己都是以身作则,孝敬长辈,爱护小辈,可谓做到极致。她也对我们弟兄们要求甚严,家里来了客人要出来打招呼,不能躲在屋里不出来,出门在外看见长辈要称呼,见了平辈要打招呼之类的,每天都是耳提面嘱。两个哥哥都是比我做的好的,而我天生内向,当时年纪小,不太用我出来接待来客,也不愿意出头露面,所以做的不好,其实这些礼貌礼节方面还真是特别重要,等我日后在社会上闯荡时才明白过来,现在想起来真是恨自己没有多听她老人家的。母亲的为人处世和人缘交好,我到现在也终于明白其中,也越发增加了对她老人家的崇敬。
母亲对我们兄弟的爱护。
这一段我是要单独说说的,因为我觉得母亲是世上最伟大的母亲。听哥哥们说,母亲因为家里的操劳,早在三十几岁就得病了,身体比较虚,当时生下二哥和我的时候就已经是在病中,所以二哥和我的身体先天较弱。尤其是二哥,在我的记忆中,二哥从小就是在病中长大,吃了无数的药,尝试了无数的偏方,可是父亲母亲从没有放弃治疗。每逢听说哪里治疗效果好或者哪里有治病偏方,都是赶紧去治病或者按方买药,在我的记忆里,哥哥的吃的偏方药几乎天天都在进行,可谓付出太多。村里跟二哥同时有这种病的有三个人,其中一个因为乜有得到这么尽心的治疗,最终早早的就去世了。母亲拖着自己的病躯,却为哥哥的病到处求医问药,付出了一个世界上最伟大母亲的爱。我的小时候身体也虚弱,经常的生病,母亲对我的爱护也尤其多,让我至今仍感觉得没有回报给母亲,这也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母亲因为操劳过度,早早的离我们去了。她的善良,勤劳,热心以及做人处世的方式都深深影响了我们,也为我们整个家庭带来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的口碑称赞,我们在她老人家的影响熏陶下,也都学到了她老人家的种种优点,尽管只是母亲身上的十之一二,可是在生活中已经是受用无穷了。在我多年后的生活中,也有朋友亲人或者陌生人,曾经或真或假的评论我,说我有过一点点这里那里的优点,为此我曾经仔细回想过,究竟是在哪个阶段又是从何而得的这些呢?可是回想许多也未得答案,今日才明白,全是母亲的功劳,拜她老人家的耳濡目染和熏陶,也是在她老人家的言传身教之下,终学到一些她的优点。
母亲离世时,我年纪尚轻,刚刚上班不久,一切都是刚刚开始,那时想给母亲最好的回报,却又力不从心,在她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眼看着无能为力,多年以后仍是我最大的心结。及至今日我仍在想,为何母亲不再长寿些?等等儿子。现在儿子有条件了,可以好好孝敬您了,可是您却早早离我而去。正可谓子欲养而亲不在,流着泪写到这里,实在是悲伤之至。
亲爱的妈妈,以前总是想写一篇纪念您的东西却一直未曾写成,儿子今日迟来的纪念文,您在上天可能感知的到吗?儿子亏欠您的太多,想多孝顺您今世已无可能,假若有来世,儿子想再多尽孝,我们还做母子可好?
  
二零一九年清明节

     
沙发
发表于 2019-4-4 17:0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9-4-4 17:24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9-4-4 17:24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发帖辛苦啦,打赏奖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4-5 06:07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老一辈的传统美德现在越来越少了。归根结底是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倒退。亲情友情。包括爱情都是以金钱来衡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