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查看: 14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烟台毓璜顶医院影像科专家马恒:用更多首创成果造福患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0: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烟台论坛客户端5月15日讯(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在医学领域,医学影像科以其独特的诊断价值,成为现代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影像科医生虽不直接参与患者的治疗,但却用一张张“黑白胶片”,决定着手术刀的方向。他们日日与射线、影像为伴,用一双火眼金睛拨开重重迷雾,于细微处找出疾患,助临床医生做出明确诊断。
烟台毓璜顶医院影像科副主任、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马恒,便是这个领域里的佼佼者。他说,作为一名医者,并不是只有用药开刀才能救治救人,医学影像对于临床的指导作用不言而喻。从刚踏上这个岗位开始,他便怀揣着一种信念:将更多的国内国际首创研究成果送出实验室,变成医疗技术,造福患者。

马恒(前排中)团队病例讨论

马恒(右二)工作中


屡创“首次”
推动医学影像技术不断进步
2008年,马恒将目标转向磁共振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成像,是全国首次;2012年,他与美国西北大学合作,应用全左心室覆盖进行灌注成像,成为全球首次;同年,马恒主任再次首创设计出“心肌+血管+功能”的一站式心脏磁共振检查路径,一次检查就能准确提供心脏解剖、功能、心肌灌注、心肌活性、室壁运动、心脏代谢和冠状动脉等信息......凭借在医学影像科领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马恒主任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多次取得突破性的医疗成果。
每一次首创,都是一个“从0到1”的突破。从一个科研发现到转化为一门医疗技术,过程之艰,探路者自知。
仅以磁共振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成像的成功为例。2009年,当时为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多以CT为主。“CT检查在心脏血管疾病时占据优势,但是对于心肌疾病来说,这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并不高。”主攻心胸影像的马恒便将目光投向了磁共振,但在当时国内并没人着手于此项研究。既然国内没有,那就从国外找,埋头于海外的大量英文医学文献中,马恒终于从几位外国专家的期刊论文里,找到了这种研究的相关记录。“前后发出上百封邮件,终于有一两个人给我回信了。”想着当初的艰难,马恒颇有些感慨。他很珍惜这些国外专家给自己回复邮件的机会,经过多次的反复实验,从每次可以使用的药剂量到具体的操作方法,马恒终于成为国内第一个掌握磁共振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成像技术的影像学专家。
在磁共振负荷心肌灌注成像的基础上,又与美国西北大学合作,设计出应用全左心室覆盖进行灌注成像,属国际首创。2012年,《应用磁共振全左心室心肌灌注成像诊断冠心病》的论文在《美国心脏病杂志》发表,因高度创新,马恒的技术得到了国际认可。

技术精湛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
是一名医生,也是一位发明者,其科研成果之丰令人叹服 。但他也说,实验室科研创新的终点从来都不是一纸论文,而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诊断,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
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但其属于有创检查,且有并发症风险,随着磁共振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已成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不过对于患者,造影剂的应用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能不能在不打造影剂的前提下,完成冠状动脉成像?不断突破自己的马恒,又开始了新的研究。他设计的不打药的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诊断冠心病。
他从大量的文献中得知,冠状静脉成像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简称CRT)的诊治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既然有文献提及,那就意味着有可行性。喜出望外的马恒立即着手开展相关实验。可喜的是,经实验结果证明,磁共振冠状静脉成像能为医生在手术时提供更加清晰的手术路径。该项科研结论更是得到了我国心血管影像学主要创始人、中国工程院刘玉清院士的高度认可。
对疾病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可以使疾病的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奔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为了提升影像诊断的准确率,他一天中还要抽出时间,对各科危重症患者的会诊进行分析、提炼、总结。例如,手术怎么做的,效果如何,病理结果是否与影像诊断相吻合?如果不吻合,问题出在哪里?力求通过长期的大量积累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作为一名影像科医生,必须有于纤毫处发现病变的能力。与临床科室一起努力,早期诊断,力争能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中。”工作中,他也总是这样教导科里的年轻医生。



马恒团队分析患者影像资料



走在前列
人工智能为医学影像“添翼”
多次首创,技术精湛,致力于探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早在多年前,他便将方向投向了人工智能领域。
肺栓塞的影像诊断以CT为主,但对于一名影像科医生来说,仅以肉眼判断,看一张这样的片子,费时费力。“影像科医生永远有看不完的片子,我们一直都在寻找一种可以准确、快速判断疾病的方法。”马恒说,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他与国内先进的计算机公司合作,开发出一种医学影像领域软件,届时便可通过人工智能一键诊断。日后,随着该软件的推广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患者得到更及时有效的救治,还能最大限度减少漏诊的可能性,在影像领域实现重大疾病预警和个性化健康服务。
多年的医学影像历练以及十几年的“片海浮沉”,已经让马恒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在他眼中,这些黑白的影像片子背后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他可以通过细微的病灶影像特征,判断病变的性质及变化。但当医学影像遇上人工智能时,马恒坦言,这能让医疗变得更加精准。
“把人工智能运用到医学影像中,能够从海量的医疗数据中提取更有用的信息,提供自动化、精确和及时的判断。”有感于新技术的浪潮席卷,马恒经常说,影像科医生要超越影像。影像科主要是基于对人体图像识别的积累,因此不管从医学基础到临床,具体需要从人体解剖、病理、生理学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几乎医学的全科知识都要悉心掌握。此外,影像科医生还要系统学习医学影像学的本专业知识,影像检查涉及面广,知识面要求广,知识更新快。在这些前提下,人工智能集中处理、诊断的效率就显得更加重要。

上下求索
依靠医院综合实力成就优势专科
在医院里,作为现代医学精准医疗的“眼睛”,可以说,医学影像平台的构建对于医院现代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同医院一起成长,依托烟台毓璜顶医院区域医疗这个大平台,影像科已经成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科室的磁共振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也是山东省医药卫生唯一一个影像学领域重点实验室。科室还开展了许多“以患者为核心”的人性化服务,如影像结果自助打印、电子报告和影像资料实时联网共享等。
特别是近几年来,医院不断引进大型影像设备和相关人才,为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影像科的每个医生都有专业的领域分工。目前,影像科设有心胸、头颈、神经、腹部以及骨关节5个亚专业组,让年轻医生在提高综合影像诊断水平的同时,业务上有所专攻,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一个学科要发展,必须靠人才支撑、科研支撑、教学支撑,要拥有优秀的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中青年学术骨干,不断攀登影像学科的高峰领域。”马恒主任说,面对着越来越“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面世,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够跟上影像学专业发展的脚步,掌握精湛的技术和先进的医疗理念。
每天早晨6:40,他总是第一个来到科室。提早一个多小时到医院,不仅是为了挤出时间与大家共同学习,也是为了能更加充实自己,做好一天的准备工作,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
对于医学影像技术,马恒主任说他将一直乐此不疲,不遗余力地在影像学的广阔领域里上下求索,他也期待着未来能为影像学的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马恒

【专家简介】
马恒,烟台毓璜顶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主任,心胸影像学科主任,心血管病影像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首届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烟台市市直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后。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互联网影像” 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分子影像学分会委员,烟台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多次被评为烟台毓璜顶医院“十佳青年医师”、“中青年技术标兵”。主要从事X线、CT及MR的临床诊断工作,研究方向为心胸影像学,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五十余篇,多次在美国、欧洲放射学大会发言交流,为祖国争得荣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美国NIH国际合作项目一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