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查看: 54663|回复: 3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史记》中的太史公是指谁?

 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记得中学老师说是司马迁。《史记》往往在篇尾有“太史公曰”,作者怎么可以这么自称,而且是在篇尾结语,这不像儒家的作风啊,倒像我的作风,于是对老师的话产生了怀疑。百度“太史公是谁”,大多都说是司马迁。我向来读书不求甚解,把这个事就放过去了。

近来坛子里很多人劝我多读书,一而再,再而三,很多人都这么说,我就觉得有必要采纳了。采纳之前,我想请坛子里劝我读书的朋友,帮我解之前之惑,《史记》中的太史公是指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大蒙古海军司令 发表于 2015-2-9 18:50
哈,瞎子点灯,盲人摸象。你看的盗版书啊?没《太史公自序》这一篇?

直接说答案,否则怎么证明我是瞎子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大蒙古海军司令 发表于 2015-2-9 18:56
前儿,还孔老二长,野合短的搬弄司马迁的史记。  说了半天,你没看过史记啊。 嗯。我错了。
你随意,我 ...

你原来看过史记啊?
自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放在了末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不要为我担心。
你有没有胆量直接说答案,有就说,没有就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扑哧扑哧扑哧 发表于 2015-2-9 19:02
是不是司马光……要不就是司马懿……还是司马南…

看来非姓司马不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大蒙古海军司令 发表于 2015-2-9 19:11
你真是我亲大爷啊!我去!  自序你都不知道? 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逗我呢?!
nima,自序, ...

我应该怎么称呼你呢?
亲大爷对应的是亲侄子?
算了,占便宜的事我不干,我再自降一辈,亲弟弟,你把答案明确了就可以了。

有没有反对意见呢?特别是开发区奇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wlrvbc 发表于 2015-2-9 20:26
异史氏曰“太史公没有jb”

异史氏也认识字母?
无名氏曰:东西方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不是东风日西风,就是西风日东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开发区奇哥曰:太史公的笔没有偏袒任何一个人
可知,开发区奇哥一定知道太史公是谁了?

开发区奇哥同时曰:读过报任安书,感觉没有什么是太史公不敢写的
可知,开发区奇哥是读过《报任安书》了

开发区奇哥同时又曰:如果血统不纯史马迁怎么可能不记录?

关于刘恒的正史,有史记,有汉书,有资治通鉴。开发区奇哥为了证明同一个事件同时使用了太史公、司马迁和报任安书,可知,开发区奇哥毫无疑问是把司马迁当成了史记中的太史公,不知这个推理是否严谨?
如果开发区奇哥不同意这个推理,请抓紧提供答案,否则会影响审判。本来想给你一天的备课时间,谁让天和十年前一样冷,害我挨了一晚上冻,下面开庭答辩。

开发区奇哥近来又曰:可以让山民评价一下到底是谁容易洗脑?
评价不能靠想象投票,需要进行答辩,去证明。那么答辩的题目就是开发区奇哥的要求。

说明:之所以选太史公是谁这个题目,因为开发区奇哥那么信誓旦旦,肯定熟悉。报任安书我不熟悉,也不能让他占我的便宜,所以我出题。这样比较公平,如果开发区奇哥不服,可以提起异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我的主张:目前为止,不能确定史记中的太史公是司马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理由:1、《史记 六国年表第三》开篇:“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 ...”
中间:“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 ...”
篇尾:“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後,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後有君子,以览观焉。”

开篇用“太史公”为主语,中间段落有“或曰”的或为主语,篇尾用“余”为主语。3个主语,两端2个如果是同一个人,中间不同,那么两端用词应该相同,如果中间没有其他主语,后面的主语可以看成前面的节略用词。这里可以知道:“太史公”不是“余”。这里的余如果是作者自称,那么太史公不是作者。

《史记 乐书第二》,开篇和结尾都是“太史公曰”,可证:不同位置的同一个主语用词是相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理由2、《史记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开篇:“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 ...”
篇尾:“臣迁谨记高祖以来至太初诸侯,谱其下益损之时,令时世得览。形势虽彊,要之以仁义为本。”

这里的“迁”如果翻译为“司马迁”,想证明司马迁就是太史公,那么除非能证明本年表整卷内容都是太史公在曰。我不愿求甚解,也不敢相信,有人相信吗?那你就试图证明一下。

如果你相信整卷都是太史公在曰,也不愿证明,这个证据作废。

同样的疑似证据见《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篇首是太史公曰了一段,余处于第二大段开头。如果这个余也是篇首曰的内容,那么整卷至少约3/4的篇幅在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理由3、《史记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这里,是不是很明白地指出,太史公是官职。司马谈担任过太史公,司马迁担任的是太史令。史记甚至后世的正史对官职爵位的记录是很严格的,这符合礼仪不能僭越的要求,《自序》中我再也没看见“迁为太史公”的词句。司马迁怎么可以擅自拔高自己的官职?

如果太史公不是官职,是太史科的美男子,那么“谈为太史公”这句话在自序中,就很明白地告诉你,文中的太史公是指司马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理由4、《史记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这里的太史公是司马迁吗?司马迁的简历,是在其父亲死亡后3年才当了太史令,之前他就没搞过史籍工作。那么百年之间,史籍资料只能毕集于身为太史公的司马谈。父子相续是主谓短语做谓语,那么主语太史公有可能是指儿子吗?儿子作为主笔,能包含儿子吗?

为什么是纂其职,而不是篡其位?是一种谦虚的说法,能力不够,干着着胜任不了的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理由5、《报任安书》开篇:“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现代人翻译成:“像牛马一样替人奔走的仆役太史公司马迁再拜。”我去,这不是很明显的语病吗?

自报家门,谦虚者先报贬称,“小子开发区某某”,骄横者先报美称,“齐天大圣孙悟空”,难道还可以这么自报家门:“齐天大圣小子孙悟空”?

为了掩盖一个不理解,费那么大的脑筋去附会,可真难为了他们。这句话应该这么翻译:太史公帐前劳工司马迁再拜后进言。

这样,在史记完稿期间,对他人的信件都自称太史公牛马走,史记中司马迁怎么敢僭越太史公的称号?

联系《自序》中,司马迁在他爹临死前的病榻前表现,“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可以说,史记完全是司马谈的作品,甚至连干线顺序都是司马谈准备好了,包括自序的主体。司马迁为什么还要写成自序呢?因为书名是《太史公书》,也就是说,司马迁的本意,这本书是要署名司马谈的。

为什么要写在后面呢?《自序》:“作七十列传”,不算《自序》就少一个,序是列传的别称,序有传承有序的意思,用另一个名字来表示家谱年表。本纪世家列传自序,都是一个意思,家谱年表大事记。把自己的列在最后,就完全符合常理了。如果写《太史公列传》,这不符合儒家外表谦虚的作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至此,是不是可以肯定,《史记》中太史公就是司马谈?还不行。因为,《自序》最后有句话:“太史公曰: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

这句话,实在解释不了,因为百度说司马谈去世时还没有进入太初年间。也就是说,司马谈不知道太初这个年号。这虽然是个孤证,孤证不立,对于那么多的反证,这个孤证应该不会成为大碍,但是如果相信目前版本,就必须破了这个孤证,想要明确事实,就必须破了这个孤证。破不了,史记就不是信史,如果你迷信太史公,就成了道听途说。

猜想:
A、百度弄错了司马谈去世的时间
B、这句话是后人抄错了年号。
C、浅薄的史家狗尾续貂。
不管是哪个成立,都证明史记是不可靠的。如果你根本没提出疑问,百分百被洗脑。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死捧着道听途说,去证明别人错误,谁被洗脑,真的很难说。你还有胆量读书吗?开发区奇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真海孙 发表于 2015-2-10 04:15
1、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称呼。
2、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
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公,写出 ...

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真海孙 发表于 2015-2-10 04:30
不客气,互相帮助嘛。但未必正确啊。你自己再搜搜看

好。你这是早起还是晚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真海孙 发表于 2015-2-10 04:35
起来的早,丑时起床打座练功。念咒语。多谢关心。在念《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原文折叠编辑本段
...


不打扰您练功,我要去休息了。by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爱,咋咋地。 发表于 2015-2-10 08:49
你能做到四两拨千斤吗?

用了个泰山,也没让他明白。没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